贪便宜图省事找“捷径”有风险 私下换汇涉违法
2014-10-09 10:44:18 来源: 作者:
每年的九月份都是学生出国留学的高峰期,家长忙着为孩子换购外汇。可是有一些家长却碰上了“好心人”,他们提供兑换外汇的“捷径”,不通过银行以人对人的方式换汇。这些人称,如此可以避免去银行排队之类的手续,还能提供更低的汇率。
实际上,这种看似“便捷”的方法,已经触犯到了法律,而且会暗藏陷阱。
银行汇钱遇“好心人”
随着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,银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换汇服务,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方便。但有的家长发现了“捷径”。家住河西区的吕先生的儿子在英国上学,他对渤海早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。吕先生在银行开立账户,先用人民币购汇,再将换到的英镑汇至孩子在英国的账户上。前不久他去银行给孩子办理汇款时,一位看起来也是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女士主动和他搭话,问他是往哪个国家汇款,汇给谁。吕先生回答后,这位女士向他提出建议:她有亲戚居住在英国,手中有较多的英镑,她的亲戚可将手中的英镑交给吕先生的孩子。孩子收到钱后,吕先生在天津将相应的人民币转交给这位女士即可。吸引吕先生的是“她不收手续费,说汇率也可以比银行低上一些。”吕先生表示:“当时我就心动了一下,但是没有当场同意,回家一查,才知道这种情况属于违法。”
私下换汇行为属违法
据记者了解,居民私下换汇是一种“逃汇”的违法行为。我国《外汇管理条例》规定,个人应在具有结售汇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及经批准的其他机构(如个人本外币特许兑换机构等)购买或卖出外汇。该条例第三十九条第(二)项规定“不按照国家规定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”的逃汇行为,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调回外汇,强制收兑,并处逃汇金额30%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有律师介绍,一般情况下,私自买卖外汇、变相买卖外汇、倒买倒卖外汇金额为等值20万美元以上,或非法所得人民币5万元以上的,即构成犯罪。
背后暗藏陷阱有风险
专业人士称,居民私下兑换外汇可能面临收到假币、钱款被骗等风险。私人换汇没有信誉可言,钱财被骗的可能性很大。毕竟孩子自己在国外独立生活,如果被骗,一方面很难找到罪魁祸首得到赔偿,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的生活造成麻烦和不便。银行为居民购汇及境外汇款业务提供了多种服务,不应铤而走险选择私下兑换。不仅如此,私下换汇还有被卷入地下钱庄非法外汇交易的可能。据了解,国家外汇管理局与公安机关联合查处的多起地下钱庄案件,大多是以办理本外币非法汇兑为主要业务的。通过地下钱庄进行交易的资金主要是非法投机的“热钱”、逃避税费监管以及通过正常途径难以实现划转的资金等,上述资金通过钱庄的地下网络交易,避开了对来源审查、资金汇兑等监管和法律法规限制。
相关律师表示:“其实在2001年9月,北京市110报警平台一周相继接到6起‘因私换外汇被骗走大额现金’的群众报案,警方经缜密侦查,将非法倒卖外汇的人员抓获,收缴赃款人民币85万元、美元25.9万元。另外,温哥华警方也曾发布警示通知,称一华裔男子利用本地中文网站,主动寻找并电话联系需要私下进行外汇交换的客户,承诺快速帮助他们将人民币兑换成加币,最后使用跳票支票进行诈骗。”
正规渠道换汇更有利
随着出国人数逐年增多,各大银行都推出了各种换汇服务。专家提醒广大家长,换汇大有学问,比如在换汇中如何节省资金,降低换汇中间手续费的损失等。一位理财师说了其中一个省钱诀窍,要关注不同银行不同换汇渠道的差异,如银行的自助换汇方式会比柜台换汇手续费更低,而在每年留学高峰银行会推出不同力度的优惠,这样可以节省开支。
不少家长总是习惯把一年的学费或生活费一次性寄给子女,但目前人民币一直存在升值预期,建议家长可以先让子女算一算,下一学期的学费和近两个月的生活费预期是多少,再进行适量兑换汇款,以减少因汇率变化而增加留学成本。另外,可以巧妙使用一些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来实现外汇的保值升值。
本文标签: